軟瓷——我雖軟,但我有硬實力
瀏覽: 發布日期:2019-12-09
隨著國家對墻體節能的推廣和重視,人們對墻體保溫隔熱有了一定的認識。然而,很多人卻忽視了外墻外保溫系統的“系統性”,甚至認為飾面層可以隨意選擇,而完全不考慮飾面層與外保溫系統的“系統性和相互匹配性”。事實上,飾面層是外保溫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功能層,其目的在于提高墻體抵抗自然界中各種因素如灰塵、雨雪、冰凍、日曬等侵襲破壞的能力,并與墻體結構一起共同滿足保溫、隔熱、隔聲、防水、美化等功能要求。

軟瓷的定義
軟瓷,并非真正的瓷,也不是瓷磚,它是一種新型的建筑裝飾材料。根據廣東省制定的《軟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規程》解釋:以改性泥土(MCM)為主要原料,運用特制的溫控造型系統成型、烘烤、輻照交聯而成的一種具有柔性的建筑裝飾面材。由于誕生之初,它具有瓷磚的外觀效果,因此俗稱軟瓷。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發展到仿石材、仿皮紋、仿木等。
軟瓷的生產
軟瓷,是以天然原始土、城建廢棄土、水泥棄塊及瓷渣、石粉等無機物為原料,經分類混合、復合改性,在光化異構及曲線溫度下成型制成。
軟瓷中含有80% 以上的礦石尾礦及普通砂石粉等無機材料,為了使普通粉料結構堆積更加致密合理,首先要對無機粉經干燥、粉碎、過篩、分類得到混凝土形態結構無機粉。
將所得到混凝土型態結構的無機粉,以硅酸鹽改性聚合物為連續改性劑。取得復合漿料,用涂布滾筒澆注方法,在特定的曲線溫度及紅外線輻照下使復合漿料內部的功能性基因發生反應,形成稼鍵交聯,最后生成網絡狀結構的雜化材料。由電鏡照片可知,軟瓷具有網絡鏈狀結構。改性劑的組成和用量及控制合適的紅外光線溫度和輻照強度,最終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軟瓷。
不同的改性劑及配比形成的內部構造
軟瓷的顏色由泥土成分決定。原生態土和各種廢棄土顏色非常豐富,主要以復合灰色為主,如復合灰黃、復合灰紅、復合淺啡、復合黑、復合灰白等,達256種顏色的集合。
軟瓷的分類
軟瓷分為軟瓷外墻裝飾材料、軟瓷內墻裝飾材料、軟瓷室內外地板、衛浴柔性磚 4 類。品種有:MCM 柔性劈開磚、MCM 柔性陶土板、MCM 柔性石材、MCM 柔性釉彩磚、MCM 千年木、MCM 雕花金屬板、MCM 超薄清水板、MCM皮紋磚、MCM 藝術墻磚 MCM洞石磚等。
軟瓷的特點
輕、薄:2~4mm厚/片,節省空間,節省水泥,方便運輸,可以減輕建筑自重。
表現力強:其顏色可由天然的泥色提供,也可由無機礦物顏料提供,可按需要調配任意顏色。其表面紋理通過模具獲得,可制成仿天然石頭紋、木紋、皮紋等效果。
博悅佳軟瓷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